李大爺總說生活就是要“有滋有味”,以自己的重口味為榮,做菜時鹽、醬油、雞精、味精、蠔油等作料全都用上,咸菜、泡菜、臘肉、火腿、午餐肉、肉松等更是愛不釋手。
有天遛彎兒回家之后李大爺突然不舒服,雖然沒走幾步路,但是覺得特別累,還有點兒頭痛、頭暈。醫生診斷李大爺患了高血壓,這與他經年累月的高鹽飲食習慣有關,需要馬上糾正,否則還會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風險。
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鹽,一旦體內缺少鹽分,就會造成體內含鈉量過低,會出現食欲過低、四肢無力,發生眩暈;嚴重的時候更會出現惡心、厭食、心率加速等。但過量攝入,這個必需又美味的東西就變成了極具殺傷力的健康“殺手”,可能導致升高血壓;損傷腎功能;損傷胃健康,致使胃病的發生,甚至誘發胃癌;影響鈣吸收,導致骨質疏松等。
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老年人和兒童應酌情減少烹調用鹽量。減鹽有三原則:少吃鹽、少吃高鹽食品、減少食用量。平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1)使用減鹽工具
使用定量鹽勺。定量鹽勺一般分為2克鹽勺和5克鹽勺,一平勺分別是2克鹽或5克鹽。成年人平均一餐不宜超過2克鹽。
(2)良好的飲食習慣
更多選擇新鮮食材而非腌菜、咸肉、泡菜等含鹽量高的易儲存食材。
選擇更加健康的烹飪方式,如蒸、煮、快炒等方式保留菜品的原汁原味。
烹飪菜肴時,可在出鍋前放鹽,盡量避免使用其他咸味調味品來重復調味,如想增加風味可使用辣椒、胡椒等天然調味品替代。
選用低鹽調味品,如低鈉鹽、減鹽醬油等。
(3)學會看食品營養成分表
食品營養標簽上的鈉(Na)表示含鹽量的高低。購買食品時應警惕含鹽量高的食材,如:
①調味品:味精、醬油、番茄醬、甜面醬、黃醬、辣醬、腐乳等;
②腌制品:咸菜、醬菜、咸蛋等;
③熟肉制品:香腸、午餐肉、醬牛肉、火腿、燒雞、魚干等;
④方便食品、速凍食品、罐頭食品等;
⑤零食:甜點、冰激凌、飲料、話梅、果脯、肉干等,它們雖然以甜味為主,但里面也含有很多鹽。
誤區一:不吃鹽會沒勁兒
“不吃鹽沒勁兒”,是在以前缺鹽、幾天都吃不到鹽的日子,尤其是體力勞動者,人體流失的鈉得不到補充,出現電解質紊亂,身體乏力,于是有了“不吃鹽沒勁兒”的說法。
目前,我們的平均食鹽攝入量遠遠超出了生理上的需要量,不需要額外向食物中添加食鹽。與此相反,減少鹽的攝入可以獲得血壓降低等益處。
誤區二:沒有鹽,飯菜就不香了
這是味蕾的一種感覺。我們的味蕾需要2~6周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當我們適應了這種較淡的味道,味蕾就可以感受到食物本身的鮮美味道了。
誤區三:用減鹽醬油替代鹽,就不用擔心吃鹽過多
減鹽醬油是指以大豆和/或脫脂大豆(食用大豆粕)、小麥和/ 或小麥粉和/或麥麩為主要原料,經微生物發酵后通過減鹽技術制成,對比日常使用的醬油含鹽量減少1/4以上。但仍需要根據鹽的攝入要求,定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