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慢病從“井噴”到“海嘯”
遼寧省撫順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 張得新
在全面推進建設健康中國新形勢下,如何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作為多年在基層分管疾病預防的衛生計生工作者,深切體會到,無論是從現實還是從長遠看,依然面臨很多挑戰。
慢病“井噴狀態”嚴峻
我國慢性病防控形勢已經到了非常嚴峻的時段,有專家坦言,我國導致慢性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目前呈高發勢態,如果不加強防控,慢性病將從“井噴”走向“海嘯”。2014年北京疾控中心一份研究顯示,北京人的平均期望壽命是81.35歲,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基本持平,但發達國家國民的“活著”和“健康活著”的年歲相差10歲左右,這充分說明我們處于帶病生存狀態的時間更長。
重治輕防問題未根治
現代醫學觀念已經從以治療為目的向以預防為目的轉變,以治療為目的的醫學本身并不能降低發病率,甚至有更多的并發癥發生。以預防為目的的醫學模式往往被人們所忽視,但實際上預防是“有效的治療”。疾病的發生是一個損傷積累的過程,慢性病實際上是自身狀態調整后的結果,針對疾病的藥物治療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而我們國人的健康投入太少,預防和早期治療做得不夠,錢多數是花在醫療和臨終前的治療上。
健康管理體系待規范
一般人會認為健康管理就是定期健康體檢或者是中醫的治未病,事實上醫院成立的體檢中心并不是真正的健康管理中心。我們的體檢絕大多數是套餐式的,很多項目不是必須的。證據顯示,對50歲以上的所有人士進行直腸癌的篩查是很必要的,但對一個年輕小伙子為了排查癌癥,每年做一次CT掃描,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會由于年檢時受到的輻射,提高了他患癌的風險。因為每個個體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個年輕小伙和一位患糖尿病的老人需要的體檢頻次和項目是不一樣的;一個東北人和一個廣東人,地理條件、氣候和生活方式不一樣,影響他們健康的危險因素肯定不一樣;一位女性在婚前和生完孩子后的健康咨詢是不同的,因此套餐式體檢和簡單的健康指導處方是不合適的。而我們目前培養的健康管理師寥寥無幾,健康管理又非常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的健康管理,也沒有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健康檔案很多是“塵封的死檔”。
慢病界網站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不代表慢病界立場,版權屬作者個人所有。文章只用于個人技術研究交流使用,不得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您對本文章有使用需求,請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