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海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衛生健康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張毓輝
數字療法是軟件驅動的,以循證醫學為基礎的干預方案,用以治療、管理或預防疾病。數字療法通過將信息,如 APP 上的文字、圖片、視頻,物理因子,軟件等跟藥物相結合發揮作用。恰逢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使得我們可以把數字技術作為改變我們服務模式,用模式創新來解決當前問題的一個路徑。
數字療法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它是創新的解決方案,數字療法區別于互聯網醫院和數字健康信息化最根本的特點是:數字療法能夠對健康直接進行干預。數字療法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既可以獨立使用,也可以結合藥品使用。數字療法是新時代“大健康觀” 的綜合解決方案,是健康中國的戰略支點之一,只有建立數字健康體系才能統籌醫療因素和非醫療因素,統籌院內場景和生活場景,從而實現全方位、全周期健康保障。
數字療法能在預防、治療、非醫療性干預治療方面發揮作用。預防上,針對阿爾茨海默病,數字療法產品能夠在 3-7 分鐘時間內以語音的形式快速完成大腦功能篩查,然后有針對性進行訓練干預。治療上,能夠直接治療多種疾病,比如對于兒童孤獨癥治療,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醫生的作用。在疾病的非醫療性的干預治療方面,數字療法基于認知行為干預理論,能夠有效地提高用藥的依從性,提高患者對健康行為的黏度和堅持性,據測算,通過數字療法可以把腫瘤患者放棄治療率從 27%-39% 降到 11% 左右,平均把每個患者的生命延長 6-8 個月。
受訪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 周脈耕
數字技術在慢病防控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是 可以促進慢病預防和早期診斷 ; 二是能實現精準醫療, 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 ; 三是可以降低醫療成本 ; 四是 方便患者管理病情 ; 五是改善醫患關系 ; 六是促進醫 學研究和健康管理。
數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主要 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電子病歷和健康檔案管理, 二是健康管理平臺,三是健康移動應用程序,四是智 能穿戴設備,五是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六是遠程醫療, 七是健康數據匯總分析,還有智能健康輔具、醫療機 器人、數字療法等。
我國數字健康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信息孤 島的問題,信息難以互通共享。二是隱私安全問題, 現有信息安全技術和法律法規尚不完備,數據的安全 和隱私保護存在一定的風險。三是人才短缺問題,當 前數字健康相關復合型人才短缺。四是信任認可問題, 人們對數字健康服務的信任和認可度有限。五是資金 投入問題,當前數字化健康產業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 式尚不成熟,回報周期長,限制了資金的投入。六是 臨床應用驗證問題,目前驗證體系不完善,缺乏可靠 的評價指標和驗證方法。
數字健康在慢病防治領域未來會呈現幾個特點: 一是能夠促進慢病防治向個性化、精準化方向發展。 二是推動慢性病防治由傳統的醫院為中心向家庭醫生 為中心的模式轉變。三是推動慢性病防治問題向智能 化方向發展。四是推動慢病防治數據共享和隱私保護 的平衡。五是推動慢病防治的跨界合作創新。六是完 善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
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何納
復旦公衛建立于 1928 年,在慢病領域,除了隊 列研究和數字化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主要工作還有 危險因素識別和病因機制探討,驅動慢病精準的預防 和干預 ; 另外還在做社會醫學、衛生事業管理、基本 醫療保險、醫保目錄、基本藥物、衛生技術評估,特 別是慢性病診治技術進入醫院的技術評估工作。
慢病患者在面對一些重大傳染病時死亡率更高, 所以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對他們采取一些針對 性的措施,預防和保護他們免于感染,同時要對他們 的就診、求醫、用藥等常規的慢性病管理和衛生服務 工作做好預案。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管理作為國家基本公共衛 生服務項目,需考慮供需雙方。從供方來講,國家層 面上必須兼顧到我國東、中、西部,發達、欠發達地 區的社會經濟、文化飲食差異導致的慢性病疾病譜的 不同?;竟残l生服務要允許和鼓勵基層的衛生服 務提供方去研究適宜當地居民和基層文化的可推廣、 可應用、老百姓歡迎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從需 方來說,要繼續提高我國居民健康素養、開展好的健 康教育,這種健康教育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但是應該 接地氣,讓老百姓喜聞樂見,最后能讓老百姓自然而 然接受。
2023 年 2 月 27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數 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 “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 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 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 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受邀專家: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 吳息鳳
浙大公衛主要工作方向之一是數字化的大數據驅 動的公共衛生,近幾年主要工作包括四個平臺的搭建 和四個戰略方向的制定。搭建四個平臺,其一是緊跟 北大的步伐,正在搭建健康浙江的百萬人群隊列;其 二是建立院校合作機制,與浙江省醫療保障局合作建 立醫療保障大數據和政策研究中心;其三是建立健康 醫療大數據國家研究院,搭建現場平臺和數據分析平 臺;其四是搭建起浙江省智慧預防醫學實驗室。制定 四個戰略方向,其一是做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建模; 其二是開展數據驅動下大公衛的重要挑戰的技術和理 論研究;其三是提升智慧化大健康大公衛的治理能力; 其四是設立大數據健康科學的二級學科。
慢性病是我國居民主要的死亡因素,占比達 86%,慢病管理刻不容緩;可以通過大數據系統和人 工智能應用把慢病管理系統跟傳染病防控體系有機整 合起來,針對慢病患者進行傳染病個人預警和重點醫 療資源分配,從而進一步完善慢病管理系統。
基層慢病管理,應注重平臺建設,每個地方最好能夠搭建一個精準的慢病防診治平臺,涵 蓋數據收集、數據管理,嵌入一系列算法和預測模型,可以預測個人風險度、做健康畫像和對 患者進行健康賦碼。同時,應給基層提供一系列慢病管理工具,雖然現在市面上已有一些慢病 管理工具,但互動性和慢病患者依從性較差,應該設計和運用數字化技術打造一系列工具,將 醫生、患者高效集結在一個平臺上去溝通和管理,并將它和醫保結合起來。
大數據使用過程中,在如何獲取高質量數據,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實現數據共享,怎 么將影像數據、臨床數據,文字數據、生物學數據等轉化為共同語言,實現共同整合分析,怎 么轉化數據為臨床服務等方面都面臨挑戰。我們要克服慢病,就必須要去用大數據,所以在積 極推動大數據使用的同時,需要政府、高校、社會一起努力,把數字化、信息化做到更規范化、 標準化。